自评汇总表及佐证材料目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自评

结果

(一)

教学

内容

25

1-1

课程

内容

20

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体现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本课程以参数测量案例和实训为主线,实行理论与实践双模式教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

A

1-2

教材

相关

资料

5

以自编讲义为主,以活页为辅。辅之以产品资料、技术刊物、公司网站资料等,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不断改革和更新教材内容,以活页为辅及时把近年来新知识、新技术编入教材中。采用教学资源光盘、标准题库和在线教学等措施。

积极开展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

 

A

佐证

 

 

材料

 

1-1 课程内容

  1-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1-1-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1-1-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件

  1-1-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习题集

  1-1-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

 

1-2 教材及相关资料

  1-2-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义

1-2-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活页

1-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产品说明书

1-2-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资源库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自评

结果

(二)

教学

方法

手段

25

2-1

教学

设计

10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沙盘推演、实训、实景模拟。

合理设计教学评价:考核方法:采用平时作业和实训的报告,期末开卷考试的方式。成绩构成要素:作业/学习态度的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40%、期末开卷考试40%

探索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A

2-2

教学

方法

9

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教学、作业、考试改革为举措,熟练掌握专业能力为目的

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参数测量案例和实训为主线,试行理论与实践双模式教学。

 

A

2-3

教学

手段

3

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取得实效。

在实训室设置了摄像、录像、实物投影、液晶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在我院校园网上设置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精品课程网”。在网上建立“虚拟仪器”实训室,学生可以使用虚拟仪器系统,模拟出无论哪种传感器与检测系统,从而将仪器硬件搭载到笔记本电脑、台式PC或工作站等各种计算机平台上

 

A

2-4

网络

教学

环境

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我院校园网上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精品课程网”网页上设立多个栏目。并链接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网外站的名称和网址。将上海电机学院的“自动检测技术的自学与提高”多媒体教学光盘,放在网上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A

佐证

 

 

材料

 

2-1 教学设计

2-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核改革办法

2-1-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讨论式教学成果 传感器小结

 

2-2 教学方法

2-2-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讨论式教学成果 传感器小结

2-2-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开放式作业

2-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习题集

 

2-3 教学手段

2-3-1  《虚拟仪器技术》教学成果

2-3-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

 

2-4 网络教学环境

2-4-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精品课程网”网页

2-4-2   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刊物的链接

2-4-3   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网站的链接

2-4-4   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外网站的链接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自评

结果

(三)

教学

队伍

15

3-1

主讲

教师

5

主讲教师师德好、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

专业教师具有一定企业经历和行业影响力。

 

A

3-2

教学

队伍

结构

素质

7

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知识、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均较合理。

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教学团队的教师专业素质较高。

 

A

3-3

教学

改革

实践
3

承担有院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有院级以上教学成果或获得过相应教学奖励。

教学改革有创意,通过对外技术服务与合作,促进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明显。

 

B

佐证

 

材料

3-1 主讲教师

3-1-1 董春利简历、证书证件、论文奖项

3-1-2 黄安春简历、证书证件、论文奖项

3-1-3 徐洪江简历、证书证件、论文奖项

3-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3-2-1 项目组名单、结构

3-2-2 项目组其它教师简历、证书证件、论文奖项

3-3 教学改革与实践

3-3-1 项目组教改成果

3-3-2 项目组教改项目

3-3-3 项目组技术服务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自评

结果

(四)

实践

教学

20

4-1

实践

教学

条件

8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以具有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

 

A

4-2

实践教学内容

12

系统考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A

佐证

 

材料

 

4-1 课程内容

4-1-1  实训内容清单

4-1-2  实训室设备一览表

4-1-2  实训室建设计划书

 

4-2 教材及相关资料

4-2-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4-2-2  《虚拟仪器系统》使用说明书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自评

结果

(五)

教学

效果

15

5-1

同行

校内

督导

评价

3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A

5-2

录像

资料

评价

4

鉴于时间和技术原因,讲课录像没有完成,但是,我们会后补上,而且能够做到: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设计情景,启迪学生思考、联想。实践教学设计合理,效果好。

 

D

5-3

学生

评教

3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

 

A

5-4

学生

实践

活动

评价

5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有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证书获取率高、质量好。

 

A

佐证

 

材料

 

5-1 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5-1-1 校外专家评价

5-1-2 实习基地评价

5-1-3 督导组评价

5-1-4 系教学主任评价

 

5-2 录像资料评价

5-2-1 院教务处评价

5-2-2 学生评价

 

5-3 学生评教

5-3-1 在校生评价

5-3-2 毕业生评价

 

5-4 学生实践活动评价

5-4-1 技术能手大赛

5-4-2 就业率总结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自评

结果

(六)

特色

政策

支持

6-1

特色

创新

(80)

1.实时性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重视传感器理论和应用的结合;兼顾传统传感器,突出新型传感器,增加数字化、计算机化等内容;随时插入使用活页教材、产品样本等拓展性材料,以及一些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2.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四结合教学方法:理论传授与实训体会结合,讨论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讲义、参考教材和拓展性材料结合。用学生是否掌握具有标志性的能力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结合考核方式:思考题:理论与操作结合,书本资料和互联网查询结合;考试题:闭卷考试、开卷设计与实训操作相结合,有答案的客观题和无答案的主观发挥题结合。

3.开放性的实践教学

实训内容开放:可分阶段分对象开设常规的实训、自主式实训、选做的实训以及综合性实训。

实训设备开放:扩大面积投入资金,购入虚拟仪器系统,完成计算机仿真模拟传感器实训。

实训时间开放:用门禁系统管理实训室,开辟为全天开放式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A

6-2

所在

学校

政策

保障

(20)

为促进我院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出台了关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大职院教[2003]7号),支持和鼓励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文件规定,对取得国家级、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组给予相应的资金及物质奖励。

A

佐证

 

材料

 

6-1 特色与创新

6-1-1  我院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6-1-2  我院本课程在国内外所处地位

 

6-2 所在学校的政策、措施

6-2-1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大职院教[2003]7号)

6-2-2